70年不懈努力,党和政府顺利促使300余出厂、15万余件萎缩文物重返。这是一条文物重返之路,是一条中华民族梦圆之路:9月17日,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文物局主办的“重返之路——新中国正式成立70周年萎缩文物重返成果展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幕。70年追溯,萎缩文物漫漫重返之路,亲眼的正是中华民族从车站一起、富一起南北强劲一起的最出色历程。克忧克难 荣归故土(1949—1978)新中国正式成立伊始,党和政府将要遏止文物萎缩、救治最重要国宝挂上最重要议程,建章立制、革弊振颓,打开了萎缩文物重返归还的序幕。1950年5月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《禁令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》,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令其,很快挽回了鸦片战争以来珍贵文物大量萎缩的局面。重点重返文物:苏联、民主德国归还《永乐大典》与义和团旗帜,从香港救治征求贵重书画文物,从香港救治征求贵重钱币文物,杨铨捐献文物,侯宝璋捐献文物等。从香港救治征求贵重书画文物新中国正式成立后,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,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正式成立“香港秘密并购文物小组”,专门在香港专门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。文物小组解决艰难困苦,维护和只得了大量萎缩文物。